历史文化街区共享空间网络结构评价研究
信息时代催生了"共享"理念。为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共享空间结构与布局,使共享空间布局能满足不同群体游憩交流的需求,实现共享空间供需平衡并促进邻里交往,恢复人情纽带。本文选取武汉沿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步行可达性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共享空间作为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系作为"线"并将步行可达性指数作为线权,分别构建成年人群体、老年人群体共享空间加权网络模型。研究发现,两个群体的网络拓扑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成年人群体共享空间加权网络模型的整体完备度好于老年人群体,组团之间的联系较紧密、层级性显著,孤立节点1个;而老年人群体共享空间加权网络模型网络密度稀疏,并存在多个孤立节点。基于研究结果,结合两个群体的网络结构特征,提出相应对策,为历史文化街区共享空间整体优化与更新提供科学的指导。
历史文化街区 步行可达性 社会网络分析 共享空间 加权网络
蔡秋妮 李静波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5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