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视角下的产业园区就业者社会分异研究
本文以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探讨了产业转型背景下产业园区就业者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差异化空间治理手段。首先,使用百度定位数据与画像数据测度了不同通勤类型就业者的社会经济构成。其次,使用平均通勤距离与S指数测度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差异表现出的居住空间分异。最后,使用区位商指标计算不同类型就业者的居住空间偏好,进而探讨发生社会空间分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就地通勤者年龄较大但收入低,内向通勤者年龄小、收入中等但通勤距离长,逆向通勤者年龄最大且收入最高;(2)年龄差异相较于收入水平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低年龄者职住分离程度高;(3)低年龄低收入就业者职住空间失配最为严重,通勤时间成本最高。针对漕河泾目前存在的"通勤弱者",从住房、设施、交通三个层面提出社会公正导向下的策略建议。
社会空间分异 社会公正 就业者 通勤 互联网定位数据
林诗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2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