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感知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对比研究
在旅游资本介入后,历史文化街区必然会面临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经济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困境。如何在商业化转型过程中提升人们对街区的文化感知成为热议话题。本研究以街区中传统文化感知视角,援引空间生产理论,对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厦门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前后的空间特征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存在物质空间出现功能转化、社会空间出现主体泛化、文化空间出现变异化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物质空间层面上,对入驻商业的业态进行控制筛选、控制周边用地的建设开发;在社会空间层面上,坚持以政府作为主导主体、将保护传统文化置于发展目标首位;在文化空间层面上,合理把控新兴文化类型、促进新老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提升人们对街区内传统文化的感知程度。
文化感知 空间生产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文化
董芷彧 肖铭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9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