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视角下低保护类街区再生模式探索--以济源市奉仙观粮仓片区为例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进入了内涵提升式的存量发展新阶段,城市再生成为实现城市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政策与市场因素的影响下,更多的城市再生研究和实践聚焦于一线城市。而在广大中小城市,由于未达高级别法定保护、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市场吸引力不足等原因,一些街区虽然仍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但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导致物质性的衰败或破坏性的重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低保护类街区"概念,系统总结中小城市再生的困境与矛盾;然后以济源市奉仙观粮仓片区再生项目为例,挖掘"低保护类街区"再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在城市整体发展、居民生活品质、更新改造成本、公众参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低保护类街区"再生的模式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广大的中小城市低保护类街区的再生模式和实践路径提供积极的参考。
低保护类街区 中小城市 城市再生 文脉延续 可持续发展
叶紫薇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0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