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原理的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结构生成--以淮安市里运河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滨水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敞空间,在统筹城市公共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整合城市滨水区的自然环境、公共空间和建筑实体,本文探索了一种能自动生成适应滨水区有机城市结构的方法。基于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系统(self-organizing system),在输入周边环境信息后,将城市中的商业、居住、公共服务等主要建筑用地与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定义为具有不同行为规则的多个智能体,在一定范围的用地边界中进行空间竞争;实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并逐步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和形态;作为建筑体量生成的基础,最终引导建立滨水区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本研究以淮安市里运河河下—三湖段为例,用Java编程语言构建多智能体的自组织系统,对动态的演进过程反复调试,最终生成个性化的高效用地划分和公共空间结构。本研究实验了数字化生成方法,为城市滨水区用地划分和公共空间结构生成与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滨水区 城市设计 自组织系统 多智能体系统 生成设计
邵嘉妍 李飚 唐芃 华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207-215
2021-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