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钢在应力应变混合控蠕变疲劳载荷下的损伤失效机理
为了产生宽范围的蠕变疲劳损伤,在625℃下对P92钢试样进行不同保载状态的应力应变混合控蠕变疲劳试验。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微观分析技术探究P92钢在混合控载荷下的损伤及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保载应力和保载时间的增大,P92钢马氏体板条内位错密度降低,且板条宽度明显增大,板条结构逐渐向等轴结构转变。但是不同保载条件下失效试样的开裂行为明显不同。对于低应力,短时间保载的混合控蠕变疲劳失效试样,其表面裂纹数量较多,且分支明显,扩展路径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强烈的蠕变疲劳交互损伤(CFID)。随着保载时间和保载应力的增大,失效试样的表面裂纹数目明显减少,且裂纹尖端出现明显的钝化,试样内部蠕变孔洞显著增多。较少的循环次数以及蠕变孔洞辅助下的裂纹钝化极大地抑制了疲劳损伤,使得试样表现出显著的蠕变主导损伤(CDD)。
混合控蠕变疲劳载荷 微观结构演化 损伤失效机理
张天宇 王小威 巩建鸣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 211816;江苏省极端承压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816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65-172
2021-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