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目的 对人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量解剖及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解剖学测量,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3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好的正常成人踝关节标本,对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并对其起止点至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对其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30具踝关节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nterior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大致呈两端较宽,中部较窄的扁平四边体.其中18具ATFL(60%)分成双束,其上下两束的走行大致相同,而另12具则为单束(40%).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形状前宽后窄.经测量,ATFL腓骨起点距离腓骨前部结节:(17.1±1.78)mm;距离腓骨隐匿结节:(5.0±1.46)mm;距离腓骨尖:(14.0±1.63)mm.ATFL距骨止点距离距骨胫距关节面:(11.4±1.28)mm;距离距下关节面:18.0±2.07mm;距离距骨前外软骨面:(4.7±0.76)mm.CFL腓骨起点距离ATFL腓骨起点:(6.1±2.04)mm.CFL跟骨止点距离跟骨外侧结节:(15.0±2.48)mm;距离跟骨后上缘:(14.1±1.44)mm;距离距下关节面:(15.1±2.67)mm.计算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结果,ATFL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距离CV(10.41%)<ATFL至腓骨尖距离CV(11.64%)<ATFL至腓骨隐匿结节距离CV(29.20%).CFL跟骨止点至跟骨后上缘距离CV(10.21%)<CFL至跟骨外侧结节距离CV(16.53%)<CFL至距下关节面距离CV(17.68%).结论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有一定的变异性,认为变异度可能反映外侧副韧带与周围骨性标志的稳定性.比较CV得出ATFL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和ATFL至腓骨尖均是稳定性较好的骨性标志;而CFL至其各骨性标志的CV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距下关节面在关节镜下更加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关节镜下重建CFL时将距下关节面作为定位的标志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 解剖学测量 重建手术
杨海洲 杨秋翔 陈雨灵 杜毅 钱灯 张森阳 伏辉
长沙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19
国内会议
湖南衡阳
中文
89-92
2021-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