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特厚煤体含水层形成机制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常被视作隔水或弱透水地层。然而,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简称孟巴煤矿)主采的Ⅵ号煤层平均厚度为33 m,富水性较强,开采过程中多次突水,表现出煤层成为含水层的异常水文地质现象,在国内外煤炭赋存的地质条件中较为罕见。本文综合分析了空隙特征、储水结构及地下水补给条件这三项含水层形成的必备要素,揭示出孟巴煤矿特厚煤体含水层的形成机制。从煤体的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及区域构造发育特征着手,对煤体是否具有储存地下水的空间进行了研究;结合室内岩石渗透性测试及现场大型抽水试验,分析了煤层顶、底板岩层的透水/阻水特性,对煤系地层是否具备含水层的储水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水力连通试验等手段,查明了特厚煤体含水的主要补给水源。研究表明,有机质的煤化作用和后期地层应力作用,使得煤体自身结构存在大量的含、导水裂隙,在具备较好的补给条件并满足含水层储水结构的情况下,煤体可成为含水地层。在此基础上,针对煤体含水层的水害特点,提出特厚含水煤层的水害防治技术体系,为煤体含水地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特厚煤层 煤体含水层 形成机制 水害防治

王皓 郭小铭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7

国内会议

2018第四届煤炭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144-148

201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