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了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倡导扩大"教学规模"进行"班级教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班级教学"的控制,在课堂上一般采用"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也不例外。这"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课前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材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课堂上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把加工处理好的知识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只须认真听讲,作好笔记,然后模仿教师讲过的例题操作练习。在这里,教师讲,学生听、记、模仿练,课堂互动局限在讲听、讲记和讲练结合上,课堂互动呈现出单一、片面的模式。课堂中只见到知识单向的流动,看不见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做题"几乎成了数学学习的代名词,同时数学学习也意味着单调枯燥、了无情趣。

新课程 小学数学 互动 有效性

刘永芳

绥滨县第九中学

国内会议

2020年中小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

北京

中文

260-262

2020-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