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研究
区域认知是人地和谐基本价值观念下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无论是了解区域的基本环境特征,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运用区域认知的方法进行认识和分析,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人类实践活动,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中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自然、人文),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其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加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把握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对区域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地理学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正因为如此,地域性成为该学科独有的特点,通过对地理事物空间差异和联系加以分析和描述,进而总结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关注区域发展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培养正确的区域发展观念.由此而来的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区域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和动态演变过程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立德树人"的文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以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作为改革的关键领域,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做出了明确规定.从文件可以看出,此次改革不仅从知识的传授转到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实际教学中如何将知识技能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以便用来解决真实情景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高中学段对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区域认知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关键能力.因此,了解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现状并探索其培养途径与策略是现在地理教师教学中面临的新任务.
高中地理 区域 认知能力 培养
路智
天津市和平区诚基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4-306
2020-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