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学三性
美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美育实践一直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要改变美育实践环节的薄弱现状,除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外,当前,更有必要针对美育课程的教学进行中观研究。美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注重"超越性",树立审美标准要遵循价值原则;培养审美趣味要取向高雅。美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通俗性",要将经典通俗艺术纳入教材;要随时将新的优秀通俗艺术引入课堂;要用浅显易懂的通俗方式讲授美学理论知识。美育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注重"情感性",要注重恢复学生感官的敏锐性;要培养学生丰富而恰切的情感;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造的潜力。
美育 教学 超越性 通俗性 情感性
姜约
四川文理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43-251
2018-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