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湖南省主要内生成矿事件的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及动力机制

  湖南省内生矿产资源丰富,内生成矿事件主要有加里东期(志留纪为主)、印支晚期(晚三叠世)、中晚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3期。以区域矿产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上述3期内生成矿事件的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受加里东运动自南东向北西扩展以及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加里东成矿期省境自南东往北西分为成矿特征有别的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发生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于局部产生与岩浆活动相关的钨、萤石等成矿作用;雪峰构造带(Ⅱ)东部的雪峰冲断带(Ⅱ1)形成了构造活化成因为主的金矿和锑金矿;雪峰构造带(Ⅱ)西部的武陵低缓褶皱带(Ⅱ 2)及湘西北构造抬升带(Ⅲ)内形成了与寒武纪同沉积断裂活动,以及加里东运动后的伸展活动和相应的热液活动有关的汞铅锌矿。(2)印支晚期受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省境自南东至北西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因后碰撞减压熔融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从而于其东南部形成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西北部形成锑金钨多金属矿床;雪峰构造带(Ⅱ)可能无内生热液成矿作用;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小型脉型铅锌矿。(3)中晚燕山期省境自南东往北西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构造岩浆带(Ⅰ)受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隆、陆内碰撞后期增温减压、俯冲板块崩塌等深部构造作用控制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床和金矿床;雪峰西部构造带(Ⅱ)成矿作用弱,局部存在金、汞成矿作用;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少量低温热液充填型的萤石矿和砷矿。

加里东期 印支晚期 中晚燕山期 内生成矿 构造格局 动力机制

柏道远 姜文 李彬 李银敏 蒋启生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16

国内会议

2018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

长沙

中文

1-14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