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与日常: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间赛社仪式探微--以山西上党潞城贾村赛社与唐王岭十转赛为例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贾村赛社2006年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被纳入国家保护行为的民间社火。而相隔三十公里的唐王岭十转赛是当地九个村落自发的民间赛社,九十年代初当地村民开始复原,基本沿用古法,完全无政府办与,具有传统民间仪式的狂欢精神。贾村赛社与其相比出现一系列变化。如,增加了学者和媒体在场;仪式环节和演出内容渐增"表演性",准确且有序,同时剔掉从前仪式中的所谓"迷信"部分;资金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个人集资为辅;非物质文化传承入"社首"与"乐户"地位提高并兼任主礼。这些变化说明,村落相对自发的文化生产和社会组织在非物质文化的旗帜下开始并入到新的政府行为的组织运作之中,从而进入有序和规律性运转,不过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摆拍痕迹过于明显等。更为关键的是,太过有序的仪式缺失了民间赛社本身的信仰和狂欢质朴的本质特色,进入到一种形式上的仪式摆拍中,逐渐离民万里。
贾村赛社 十转赛 摆拍 日常
姚春敏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4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暨新时代文化管理类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贵阳
中文
131-140
201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