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冰期气候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以直隶为中心的考察
气候变化对粮食种植结构影响巨大,尤其进入明清小冰期以后,气候变率显著增加。清代直隶气候具有明显的小冰期特征,超过2/3的时间处于寒冷期,对粮食种植结构造成长期与短期影响。长期内气候变冷会缩短作物生长时间、改变作物选择与区域耕作制度,甚至造成农业区域的移动,短期内温度、降水剧变导致极端灾害频发,使粮食产量下降,造成严重歉收。在此影响下,直隶粮食种植结构呈现出传统旱作粮食地位依然较高、抗灾高产作物获得迅速发展、水稻种植面积随水利与政策波动等特点,小麦与豆类面积持续增加,粟米比重逐渐下降,高粱地位不断提升,玉米、甘薯得到大力推广。
小冰期 气候变化 种植结构 直隶
黄玉玺 李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一带一路”与农业文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年会(2018)
昆明
中文
479-496
2018-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