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定植方式对宽柄芥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分析不同定植比例和定植密度对宽柄芥(Brassica junceavar.latipa)制种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其制种产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宽柄芥雄性不育系K6A为母本、自交系SGK为父本,测定不同父母本定植比例和定植密度下的制种产量,并对制种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宽柄芥父母本定植比例为1∶3时,其种子的千粒重最重,为0.95 g,与父母本定植比例1∶ 4差异不显著(P>0.05);定植比例为1∶ 4时,其单株产量为7.13 g,显著(P<0.05)低于父母本定植比例是1∶ 2时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以定植比例为1∶ 4时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种定植比例.定植密度为0.30m×0.50n时,其种子的千粒重为0.96 g,与其他3种定植密度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其单株产量为6.13 g,位列4种定植密度单株产量中的第2位;其单位面积产量为37.31 g,仅次于0.24 m×0.50 m定植密度的单位面积产量且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P<0.01)高于0.36 m×0.50 m和0.20 m×0.50 m两种定植密度的单位面积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定植比例试验条件下,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除全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果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外,其余均呈正相关,但在定植密度试验条件下,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条件下,全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3个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对制种产量均有正向相应,其中在定植比例试验条件下,全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对制种产量的贡献大于定植密度试验条件.宽柄芥杂交制种选择父母本定植比例1∶ 4和定植密度0.30m×0.50m时制种效果最佳.
宽柄芥 定植比例 定植密度 制种产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彭丽莎 李娟 杨仕伟 杨平 赵守忠 刘雪姣 栾兴霞 冷容
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重庆涪陵408000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02-311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