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北京地区的社会救助--以救济特捐为中心的考察

日占时期的北平蒙受巨大损失,"接手"的国民政府面临严峻的挑战及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北平社会重建与救助耗资颇大,另一方面又可借此收服民心。然以"富户"捐募救济特捐为救济资金的官方救助成效却并不明显,其原因与救济特捐的政策不无关系。在官方社会救助窘态层出的同时,民间慈善公益活动却非常活跃,这主要与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生存危机以及民众"自救救人"共同意识的觉醒有关。对比官方救助的捉衿见肘与民间救助的活跃,国民政府"失民心"亦有迹可循。
北京地区 救济特捐 社会救助 慈善公益
张吉玉
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5-192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