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哲学三款六式框架--汤公一介师论Matteo Ricci文之格式的分析
汤一介公笔下的意儒利玛窦在东西文化汇合过程中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尝试,即"合儒"、"补儒"、"超儒"、"附儒"。若从西化、并置、化西"三款六式"之比较研究视角观之,可将汤公笔下利氏此四方面尝试之具体内容加以重新整合:"合儒"实属并置比一款,其中还具体藏有"死"并置与"活"并置两式;"补儒"实属西化比一款之"死"西化式;"超儒"实属西化比一款之"活"西化式;"附儒"实属化西比一款之"死"化西式。由此可见汤公笔下利氏之东西文化汇合四方面尝试,可用"三款五式"之框架加以解读。此外,汤公由利氏东西文化汇合之尝试引申出来的中西体用之辨,亦可采用西化、并置、化西"三款六式"之比较研究视角整合之: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一"活"西化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活"化西式,以及"中学西学互为体用"这一并置款之下,还应厘分出"西学全为体为用"之"死"西化式和"中学全为体为用"之"死"化西式,以纠正原先对中西体用之辨的误解与误读。针对汤公笔下所谈及的利玛窦文化汇合之尝试以及中西体用之辨,便有必要对"会通"特别是"消化"在中西比较研究视野下作一梳理和解读,从而弄清对欧西文明之"消化"并不等同于"消灭"、"吞并"甚至"吃掉"欧西文明之中华独尊观。
西化 并置 化西 合儒 补儒 超儒 附儒 中学与西学 体与用 会通 消化
钱爽 张耀南
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与哲学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国内会议
“心学的系谱、精髓和角色”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2018年年会
北京
中文
416-440
201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