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2017年度武术学校流脑疫情处置及危险因素分析报告
目的 通过对我市武术学校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2017年度报告的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武术学校流脑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了解武校和本地学校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球菌的携带情况,分析菌群特性;了解不同药物对健康带菌者的的消菌效果;为武术学校流脑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武术学校的卫生学现状,对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进行描述和分析;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三所武校和一所本地学校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i-timePCR)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带菌情况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武校带菌人群随机抽取一定人数进行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两种药物消菌效果观察,评价预防服药效果.结果 2017年度我市共报告流脑病例6例,均为武术学校男性学生,年龄在9-14岁之间,分布在三所武术学校,发病时间为:5月3例、6月1例、10月1例、11月1例,5月份报告的三例流脑病例为同学校、同寝室、同一个潜伏期内发病的聚集性病例.病原学分型:3例为C群感染、1例为B群感染、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带菌调查结果:我市武校健康人群带菌率明显高于本地学校,且带菌菌型广泛,涵盖了除A群外的多个常见菌群,依次为W135、B群、C群、未分群、Y群和X群.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的消菌效果分别为95.47%、17.54%,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2017年度我市流脑疫情明显高于往年且出现聚集性现象,武校学生带菌率明显高于本地学生,且带菌菌型广泛,存在流行高峰季节暴发流行的风险.武校学生高带菌率、全封闭寄宿管理、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易感人群不断积累、人群高度聚集、宿舍教室通风不良、学校常规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不严格等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消菌效果明显高于头孢克肟(三代头孢类)药物.
流脑 武术学校 危险因素
李洪民 韩瑞芳 王孟轲 田甜 张红
452470 登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内会议
内蒙古海拉尔
中文
145-155
2018-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