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规范设计的建筑-阻尼器系统易损性评估

  高层建筑在强地震下可能发生严重震害,通常可在建筑中设置阻尼器实现消能减震,降低建筑物主体结构地震响应以减轻震致破坏。中国当前现行设计规范已经给出了建筑物中阻尼器的通用设计方法,然而所设计建筑-阻尼器系统在强地震下的实际响应可能有所偏差,并且在同一设防目标下不同类型阻尼器的性能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首先设计了20层钢框架结构以作为阻尼器性能评估的Benchmark模型,以同一减震目标设计了 3类典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和防屈曲支撑,继而基于所拟合的阻尼器试验曲线,给出了典型阻尼器的数值模型。基于场地类型选取了 10条地震动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对比评估了几类典型阻尼器对结构抗倒塌性能的控制效果。同时,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性能水准评价指标,研究了 3类典型阻尼器的减震控制效果,指出对于本文所采用钢结构Benchmark模型和基于中国规范所设计的阻尼器,速度型的粘滞阻尼器控制效果最优,位移型的摩擦阻尼器和防屈曲支撑次之且性能相近。

钢框架结构 阻尼器 远场地震动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

国巍 曾晨 潘毅 赖炜煌 胡思远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75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10019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巨震应对学术会议暨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交流会议

成都

中文

145-152

201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