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被动柔性防护网破坏模式与设计对策

  针对实际工程中被动柔性防护网系统受损较为严重的现状,实地调查了四川都汶公路约20000 m2被动柔性防护网的实际使用情况,总结分析了防护系统的5种典型破坏特征。通过500kJ~3000kJ共计8组足尺模型冲击试验,反演论证了与实际应用一致的破坏模式,并通过补强设计,论证了破坏诱因及机理判断的正确性。在系统关键结构部件的破坏机理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被动柔性防护网系统的传力变形、耗能原理、破坏演化机制,提出了设计方法。研究表明:系统的分阶段耗能机制对冲击抗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系统分阶段耗能机制需通过科学的耗能设计、系统的柔体运动与变形控制实现;不同能级下,防护系统的构件失效概率不同,据此可对不同防护能级时的系统薄弱环节重点加强。

被动柔性防护网 实地调查 足尺试验 破坏机理 设计对策

赵雷 余志祥 许浒 乔杨锴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巨震应对学术会议暨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交流会议

成都

中文

361-369

201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