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磨损法和表面轮廓测量法测定早期牙釉质酸蚀的研究
目的:研究基于纳米压痕仪的磨损法和表面轮廓测量法,对早期牙釉质酸蚀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性进行体外的定量测定.方法:对精细抛光后并具有相近力学性能的牛牙釉质(样本量为5)依次进行4个时间点的早期酸蚀实验(柠檬酸,pH=3.8),酸蚀时间分别为15s,30s,60s,180s.对酸蚀样品冲洗后,应用纳米磨损法对牙釉质进行力学测试.具体方法是使用直径为500μm的球型蓝宝石压头在垂直载荷为200mN、移动速度为50μm/s的条件下进行40次往复循环.处理后的牙釉质,通过共聚焦光学轮廓仪对其轮廓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不同酸蚀时间下磨损深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结果表明牙釉质的磨损深度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牙釉质力学性能的下降与酸蚀时间的长短紧密联系.未处理样品与酸蚀时间15s的样品之间在磨损深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配对t检验).另外,牙釉质的表面粗糙度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本实验证明了通过将纳米磨损法和共聚焦光学轮廓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早期牙釉质酸蚀所导致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征的影响能够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力学性能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表面粗糙度随着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早期酸蚀 牙釉质 纳米磨损法 表面轮廓测量法 磨损深度 表面粗糙度
李昊择 孙岳魁
联合利华口腔护理中国研发中心,临新路66号,上海200335
国内会议
烟台
中文
216-220
201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