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蜂窝式结构及其经济行为分析--以北京市温州商人群体为例

  改革开放至今,温州人曾聚居在以"脏乱差"著称的北京"浙江村",而今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使其成为备受各地欢迎的商业大军。从最初的农村个体户发展至今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群体,他们利用社会结构转型所提供的空间和发展机会,以蜂窝式结构及功能实现其资源配置方式。本文以北京市温州商人群体为例,将三种经营性蜂窝式结构及功能与其经营方式及经济行为相结合,进行更细致的蜂窝式结构及功能的类型划分,并发现家庭式"蜂窝"、价值链式"蜂窝"和群体性"蜂窝"三者之间具有层级性。家庭式"蜂窝"是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结构和功能,在经营方式上表现为夫妻型、兄弟姐妹型、父子型与亲戚型。价值链式"蜂窝"是家庭式"蜂窝"的叠加与扩展,在经营方式上表现为:公司型、批发市场型和会展型。群体性"蜂窝"在前两者的聚集和升级后产生,具体表现为社区型、商会型、行业协会型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型。家庭式"蜂窝"和价值链式"蜂窝"为群体性"蜂窝"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由此新增特有的政治性功能,使得群体性"蜂窝"一方面对结构内部各大大小小的"蜂窝"具有自上而下的自我庇护功能,另一方面为争取群体更大的权益,它通过与政府之间建立起组织性联系以此寻求更大的庇护,由此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结构的推动力量。蜂窝式结构及功能由低级到高级形态的排序依次为:家庭式"蜂窝"、价值链式"蜂窝"、群体性"蜂窝"。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温州人30万推销大军曾是推动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先锋,他们虽然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诸多阻挠,但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筑造属于自己的蜂窝,温州商人的到来促进了北京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他们从"野蜂窝"转变为"金蜂窝",成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蜂窝式结构与功能 温州商人群体 经济社会转型 经济行为

宋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国内会议

2020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民族学分论坛

广州

中文

101-113

2020-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