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有裨益:清前期吉兰泰盐务管理制度的调适过程

  雍正至嘉庆年间,阿拉善境内的吉兰泰池盐进入山西市场销售,对清王朝固有盐务管理体制提出挑战。在既有盐务信息沟通渠道下,清廷依据地方呈禀的消息对吉盐侵占河东和两淮官盐区的态势作出判断,相应采取不同管制措施。雍正至乾隆中期,清廷对吉盐在晋中北行销之事持默认和许可态度。乾隆中期至嘉庆初年,为稳定河东和两淮官盐区的管理秩序,清廷在山西境内加强对吉盐运销的限制与监管。嘉庆中期,清廷参照河东盐务管理章程,将专商引岸制推广于吉盐,吉盐管理模式发生显著变动。但该制度建立在与实际市场情况不相符的奏报信息基础上,制度难以顺利推行,在施行数年后即遭废止。嘉庆十八年以降,清廷禁绝吉盐水路运销,对吉盐运作保持低成本的远观式监控。文章表明,吉盐管理是边疆和财政双重属性的治理问题,清王朝对吉盐的管理始终以保证阿拉善蒙古生计与内地盐区秩序稳定为原则。

吉兰泰盐 清代 边疆资源治理 信息渠道 山西

李璐男

厦门大学

国内会议

2020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民族学分论坛

广州

中文

328-338

2020-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