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晋唐"观念及其在当代书法学科建设中的意义
晋唐五百年间,书法史上产生了众多书法名家。"取法晋唐"是从五代到晚清书法史乃至今天的重要观念,"从唐入晋"则是由此观念生成的实践路径。书法史上"取法晋唐"的实践先于理论,五代杨凝式率先实践,北宋欧阳修、苏轼、朱长文等最先提倡并表述了"取法晋唐"的指归。从南宋高宗赵构到宋末元初赵孟、赵孟坚的极力倡导和推动,实现了"取法晋唐"和"从唐入晋"的全面推行,明末清初董其昌、项穆、冯班以及明清众书家承袭并进一步丰富"取法晋唐"的理论与"从唐入晋"的实践。在当今高等教育系统书法学科建设特别是书法本科教学中,"取法晋唐"的观念对于归正书法教学和学科的科学发展,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书法教育 书学术语 技法教学 取法晋唐 从唐入晋
颜以琳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256-265
201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