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以云南省边境市州为例
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是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地理集中指数、重心模型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2000-2016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时空动态进行综合探究,并结合相关性系数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云南省边境各市州旅游场强层级区际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以红河州为中心的单核分布模式;(2)旅游流重心总体呈现在波动中向东南方向偏移的态势,偏移速度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各市州对旅游流吸引力的波动程度渐趋降低,但旅游吸引力空间差异在持续扩大;(3)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及文山等市州形成了旅游经济联系高强度集聚区,怒江州与其他市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均较弱;各市州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总体呈现以"普洱、西双版纳、红河"为核心逐渐向周边市州递减的"核心—边缘"式的空间发展格局;(4)旅游资源禀赋、信息化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及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对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演化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程度最低。
旅游流 空间场效应 影响因素 边境地区 云南省
陆保一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
国内会议
云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论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
昆明
中文
112-121
201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