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防灾的路径思考--围绕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应对病虫害的个案探讨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但仍然具有乡村治理、心理抚慰和稳定结构的社会功能;而现代化的专家系统主张对症下药,却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向度指向。同时,环境适应性变迁的动力正在促进传统地方性知识和专家系统结合为人类服务。云南省普洱市芒景村布朗族社区在面对严重病虫害的情况下,现代技术规范和以传统文化知识为依托的动态文化防灾路径值得借鉴,即以当地传统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持有者为主导,以社会文化整体性感知和相对性价值为核心理念,以社会自组织的防灾体制为稳定保障的防灾体系,但这一重要的本土文化体系仍面临"以科学之名"的替代性危机。
文化防灾 病虫害 灾害人类学
郭静伟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18
201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