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地区桄榔木物种盛衰的政策原因及生态后果探析
"桄榔木"一词来源于中国汉文典籍,其指涉对象包括棕榈科(Palmae)的桄榔属(Arenga)和鱼尾葵属(Caryota)众多植物。该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南方地区。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南方众多民族一直将桄榔木类物种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去加以栽培和利用,并对该地的生态维护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当中原王朝"大一统"政体确立后,由于该类植物所形成的产品很难与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收体制相兼容,从而被排斥在国家统一管理的政策框架之外。以至于,不仅该类植物的利用价值发生了重大改变,就连其物种的传承也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到了今天,桄榔木类物种中的董棕,已成为我国明文规定的濒危保护植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桄榔木物种盛衰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其复兴种植与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自然成了当代学人不可或缺的研究题域。
桄榔木 政策原因 生态后果
杨庭硕 耿中耀
湖南吉首吉首大学 416000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82-201
201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