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康熙纳台争议与治台政策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克复台湾,清廷内部就如何处置台湾展开讨论。士大夫和前线将领以及地方官员基于所代表阶层的立场和对台湾的不同认知情况,针对台湾弃留、军政建制、移民政策等重要问题提出方案,在利益分歧点上产生冲突;各方为了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利益也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这些争议成为清廷统治者发展对台认知和形成治台方略的基础,在交锋中占据朝中主流观点的变化也对统治者的判断形成影响;统治者基于加强对地方控制力的目的有所取舍地采纳了各方治台方案中符合清廷核心利益的部分,最终形成康熙治台政策。康熙治台政策从康熙二十三年沿用至乾隆中后期,直到台湾林爽文事件的爆发。林变暴露了康熙治台政策在实际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对林变的认识实质上也是对康熙治台政策进行检讨,清廷在经历林变后,针对康熙治台政策的不恰当之处做出改变。
康熙 纳台争议 治台政策
罗阳升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浙江宁波
中文
164-176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