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靶向药物皮肤毒性反应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已从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逐渐扩大到个体化靶向药物的治疗.但由于靶向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其临床应用往往受到限制,靶向药物中较多见的是皮肤毒性反应,故本文针对近年来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手足皮肤反应、口腔炎及皮疹等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中医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多激酶抑制剂(multitargeted kinase inhibitors,MKIs)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可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阻断酪氨酸激酶相关途径,从而阻止肿瘤生长扩增,此类药物对肿瘤细胞更有针对性,同时较传统化疗方法更加安全.但由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其临床应用往往受到限制.MKIs相关的皮肤毒性反应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治疗的中断或减量,影响疗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继发感染.故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相关的副作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必要.皮肤毒性反应是MKI治疗后最常见的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ikn reaction,HFSR)、口腔炎、脂溢性皮炎、皮疹、瘙痒红斑、甲下线状出血、于燥病等,其中HFSR、口腔炎和皮疹均较为常见.
裴育莹 贾立群
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3-36
2018-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