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如在目前"与"见于言外"--中国诗学中的内视美追求及其审美功能

  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与意境,究其实质是一种内视之美。而诗学以之作为审美价值标准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诗的内视之美。在笔者看来,这种内视之美,恰恰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审美属性。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前后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见于言外"是以"如在目前"为其前提的。严羽的"盛唐兴趣",王廷相的"意象透莹",王国维的"不隔"等等,都是内视之美的标举。从诗人创作的角度看,诗的内视之美在于经过主体的"拟容取心"而产生的圆融整一的意境,主体的知觉功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从诗的艺术媒介来说,诗人的内在构形是产生"言外之意"的基础。

如在目前 见于言外 内视之美 构形

张晶

中国传媒大学

国内会议

2018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与阐释深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315-326

2018-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