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作为读者的"人民"--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人民话语"的生成与建构

  "人民"话语的生成与建构构成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与文学批评话语的重要方面。从晚清"新民"话语开始,知识精英就把"民"视为一个亟待启蒙的读者群体,到了"五四"时期,"平民"成为一种文学主体精神的象征符号,成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精神标竿,但是另一方面,作为读者的"民众"却因其阅读惯习之低下而成为知识分子力图救赎的对象。从"五四"到四十年代,精英作者与民众读者之间的悖论关系,困扰着几代知识分子,这种情况直到毛泽东的《讲话》发表之后才得以改变,人民大众也即工农兵的文化惯习占据了革命文艺的正统地位,中国现代文艺批评的"人民话语"由此生成,"人民"被建构成一个崇高的纯一化的意识形态符号,成为决定文学命运的超级读者。

人民 读者 启蒙 意识形态表征

黄键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2018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与阐释深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152-162

2018-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