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众文学、欲望与历史结构

  大众文学的形成与近现代社会的市场机制密切相关。晚清至21世纪,中国的大众文学出现两次相对集中的大潮。"文化研究"开始对大众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行深入研究。考察大众文学的时候,必须区分作为阶级主体的大众与作为欲望主体的大众。一些批评家在心理主义的意义上肯定了大众文学的反抗功能,另一些批评家认为大众文学背后仅有白日梦的欲望结构而没有历史结构。经典文学与大众文学的重要区别是,深刻地吸收了历史结构作为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基础。

大众文学 娱乐 欲望主体 阶级主体 历史结构

南帆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350025

国内会议

2018年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与阐释深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396-409

2018-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