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顾功叙"场论"疑问论郭增建预测方法的特点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在唐山地震后,针对地震预报的不可测性提出了一个场论的观点,他认为地震前兆的分布拟比为一个电磁场,震中可拟比为一个发出电磁波的电磁源,一切观测的前兆所表现的物理量和数据量可拟比为在这一场中每一个空间位置上的场强。能预测地震的前兆表现的效应应远离震中时由强变弱,而接近震中时前兆场由弱变强,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在空间位置上把握地震发生的地点区域。若地震发生的强度大,则前兆场强强,前兆发生在数目量和强度量上表现的多和强。若是地震发生时间接近,则场强增加和出现场强的空间点增多。对于地震的前兆场只有按上述规律分布后,地震则可能预测,否则地震预测成为不可能事情。但是,地震前兆场不是像电磁场论中的电磁场那样呈规律性的分布,当我们建立起众多的地震前兆观测点,前兆的分布却不尽人意,近处地震却在远处发生前兆,前兆数量多及强度强时不来地震,相反情况时却来了。地震的前兆场不像是地电磁场那样符合规律性的空间与强度分布,这就构成现今地震预测难的核心关键,可称之"场论"问题。郭增建及小组建立的方法,则是针对顾功叙的场论疑问而进行的,而总结中国式地震预测的很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想突破所谓"场论"的问题。本文在这里的讨论,试图对地震预报的战略与战术方式方法提出建议,不要在"场论"的盲道上进行无谓的工作,而是试图找到一种突破"场论"问题的方法,在纷乱的地震前兆场中找到一种能构成前兆与地震发生三要素的有机联系。

顾功叙疑问 前兆与地震关系 场论问题 郭增建方法

郭安宁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2018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安徽淮安

中文

108-111

2018-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