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主余震序列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分析

  一次强震过后通常伴有多次余震发生。由于主震和其后续余震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使得主震损伤结构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而进一步遭受余震作用,产生"二次损伤"。为此,以一栋5层按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主余震序列对结构造成累积损伤及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增量损伤进行了研究。选取75条真实主震及其余震记录构成序列型地震动输入。同时,采用真实主余震序列中的主震记录,分别采用重复法和随机法两种人工余震构造方法,构造两组人工主余震序列作为地震输入。采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在主震及其在真实和人工主余震序列作用的损伤进行计算,并对余震产生的结构增量损伤进行评估。进一步以峰值加速度、谱加速度、Arias强度作为主震和余震强度参数,研究了余震与主震强度比与余震增量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法的人工主余震序列会对结构造成最显著的增量损伤;采用余震和主震强度比可以较好地预测余震增量损伤的显著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余震序列 改进Park-Ang损伤指数 增量损伤

于晓辉 代旷宇 周洲 吕大刚 马富梓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防灾减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广西大学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防灾减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防灾减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

国内会议

建筑结构学报四十周年纪念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论坛

重庆

中文

127-133

2018-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