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呐标记追踪的中华鲟放流效果评估
中华鲟研究所于2015-2017年共放流子二代中华鲟5 520尾.为了对中华鲟放流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采用超声波遥测技术,建立覆盖长江中下游的追踪监测体系,对放流中华鲟降河洄游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子二代中华鲟平均需要321.73h(约13.40d)即可由宜昌游抵江阴;②中华鲟平均降河洄游速度为84.8km/d,降河洄游速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即宜昌至武汉江段速度逐渐增加(平均78.3km/d),武汉至南京江段速度则呈现波动状态,整体速度较高(平均93.2km/d),南京至江阴江段速度则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平均81.0km/d);③2015 2017年,中华鲟在降河洄游过程中的平均潜水深度分别为8.66m(3.61~13.08m)、9.03m(4.52~14.40m)和7.54m(3.56~11.15m),平均潜水深度与深泓深度的比例为3.56%~19.00%;④估算放流子二代中华鲟的入海率为34.43%~53.7%;⑤放流中华鲟在降河入海洄游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误捕、航运伤害等,其中,以靠近河口江段的误捕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本研究对于评估中华鲟放流效果、完善中华鲟长江生活史资料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人工放流是切实有效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措施.
子二代中华鲟 超声波遥测 降河洄游 洄游速度 人工放流
朱佳志 吴川 黄安阳 姜伟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宜昌,443000;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湖北 宜昌,443000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6-86
2018-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