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才分合与美美异和--当代中国美学境界及其哲学基础

每个时代都应有自身的美学境界,这是该时代人们有关以独创的感兴符号表意系统去传达人生意义体验的精神追求.当代中国人应有自身的美学境界.与钱穆和季羡林等倡导的”天人合一”说相比,古代天地人”三才”观念或许更契合当代中国人所秉持的”生态”观念和新的”生物圈”意识条件下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体认、以及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下新的言行选择.伸张”三才”理念更有助于从中国视角对世界”生物圈”建设做出既具独特性而又具普世性的贡献.但不是三才合一而是三才分合才是中国式天地人三才观念传统的合适的当代表述方式.陶渊明诗作揭示天地人三才间差异的必然性,又呈现跨越差异而展开对话的沟通途径,表明他内心对三才分合境界的自觉认同.苏轼的共鸣及有所差异的选择体现出对三才分合的自觉认同.三才分合是指天地人三才间构成既分且合的关系,也即此三方在差异中实现有限度契合,其要点为三者间相互不同而各有异质性,但也可结成和谐一致或”和而不同”的关系.置身于当今地球”生物圈”的人类需在三才分合观念下重新学会与宇宙万物和睦共处.从三才分合观念必然走向美美异和的美学境界.与”美美与共”说相信人与人之间终可达成审美同一性不同,美美异和要求在尊重和带入相互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差异中的和谐,即是指不同的美之间可以相互共存,形成差异中的和谐关系.笔者的基本主张在于八点:人为中介,艺即心赏;分赏偏美,公赏中美;公心互融,美美异和;人顺天地,三才分合.这可再简约为如下四点:分赏偏美,公赏中美,美美异和,三才分合.公众固然可以分赏偏美,但还是不如公赏中和之美,不同美相异而和,天地人三才在差异中实现有限度相互契合.这正可视为当代中国人应追求的美学境界之一种.

美学境界 生态观 哲学思想

王一川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825-833

201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