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提高大鲵人工繁殖出苗率的关键技术

大鲵人工繁殖率低,主要表现为: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雄性精液质量差,无活力;人工难以选择出性成熟的亲体;雌性亲体产下的大量没有授精能力及受精卵胚胎发育后期(指尾芽期、鳃板期)易大量死亡.在大鲵亲体培育期间,通过生态繁殖,构建大鲵与生物链、水中元素、藻相、pH值之间的互动平衡,调控制约大鲵繁殖率关键生态因子等关键技术,破解了大鲵人工繁殖技术难题.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尽可能为大鲵创造适应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管理,使大鲵能在人工环境条件下,健康成长,正常发育成熟,这是提高大鲵成熟率,为大鲵人工催产提高催产率、受精率的先决条件,和有效提高大鲵人工繁殖的效率的重要基础。人工授精完成后,将受精卵徐徐倒入池内,6小时内不要触动。孵化用水来自山谷暗泉,水温18℃左右,利用水头压力跌水增氧。水流通过恒温冷柜进入孵化池,以控制昼夜水温变幅不超过1℃。

大鲵 人工繁殖 出苗率 孵化温度

王永杰 陈红莲 王银东 饶福江 孙建新 唐威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安徽同润大鲵养殖有限公司 安徽岳西县田园农化有限公司 黄山特种养殖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国内会议

首届两岸三地水族馆发展论坛

珠海

中文

239-242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