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馆校共建的科学实验课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探讨

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而,科学教育同其他文化课程有所区别,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力,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正规教育中,学校虽然开设了科学课程,实际上大部分的师资及教育资源均集中在传统文化课。通过走访及调查,发现学校科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探讨馆校共建、资源共享开展科学实验课程教育,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践探讨,促进馆校在科学教育上的有机结合。自2010年秋季学期至今,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持续3年在天府路小学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参与学生人数约200人次,总计课时数约90课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做工作:①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实验、动手操作、情景模拟、动手搭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学习身边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②通过小组合作,培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在科普辅导员和学生们的共同探索实践中,项目显示了初步的成果: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得到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与主科学习形成相互促进关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由于目前教育制度下,学校教学仍然以语数英等主科教育为主,科学课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单次的科学教育活动较受学校欢迎,而持续性、融入学校日常教育的科学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校方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在今后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更关注于满足学校基础科学教学需求,开发更切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只有馆校双方达成共识,在不增加学校额外负担并能提升其教学质量情况下,项目才能更持之有效地实施及开展。

中小学教育 科学实验课 内容设计 资源共享

苏倩 汪广军 黄庆培 辛艳丽 陈晶

广州市科学技术中心;广州青少年科技馆 广州乐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2013(江苏·南京)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

南京

中文

550-552

2013-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