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地理文化视觉下的沈阳方城保护研究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首先对方城的文化景观系统的演变以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方城的地理文化特征及其文化景观的发展和现状;并且对方城的的文化景观特色、文化景观保护设计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沈阳方城的保护策略,根据方城整体格局的形成时期以及文物建筑的分布,确定以盛京都城时期为方城的整体文化体系背景,通过对盛京都城的文化体系的修复实现方城文化景观的整体脉络;根据方城内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分布划分出不同主题的文化区域,以确保各代表时期的文化系统具有完整的逻辑性。保护城区内真实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但不宜按照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风格和布局进行大面积的修复,可以在局部重点地区进行修复,尊重历史的延续性、演变过程。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根据方城内现有的文化资源,联系其建城的制度以及满人特有的文化制度,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合资源体系,发展有文化内涵、高品质的第三产,业以及在保护设计中体现这些文化特点,以达到将方城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带。根据方城内文化景观所属的不同时期以及它们的所代表的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通过景观廊道等景观轴线的设计使其具有系统性,方城的保护则围绕文化景观系统的展开和延伸,做到方城内的历史文物街区和景观不再是“只言片语”,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文化体系。

城市建设 文化景观 资源保护 分区规划

汝军红 陈都 郑翔云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沈阳

中文

513-518

2012-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