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柴达木盆地晚期构造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柴达木盆地晚期构造多发育于生烃凹陷内部,其成藏条件优越,一直为柴达木盆地勘探研究的重点.由于受制于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客观因素影响,至20世纪50至80年代的地面构造勘探发现多个晚期构造油气藏后,勘探一直没有突破,并逐渐形成了晚期构造为次生为丰、破坏严重、油气散失量大的主观认识,因此整体勘探进展缓慢.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成藏条件优越、晚期构造典型的英雄岭复杂地区关键技术研究,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早期块断、晚期推覆叠加”双层构造模型,并通过关键成藏要素的重新梳理,指出英雄岭地区具备发育优越的源、储和聚集的有利条件,首次建立持续生烃的源岩与广覆式的源圈配置与深浅断裂”接力式”油气疏导结构控制下的新构造晚期成藏新模式,明确了构造高点及与其伴生的滑脱断裂下盘为中浅层油气主要富集区,古构造与有效储层的耦合区为深层油气藏的有利前景区.在该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勘探实践,在英东地区中浅层发现高丰度亿吨级的油气田,变勘探禁区为热点,为柴达木盆地大面积广泛发育的晚期构造勘探提供了良好勘探信心保证及研究思路.晚期构造复式成藏模式的建立指出英雄岭地区深浅层均具备发现油气藏的潜力,其中构造高点及与其伴生的滑脱断裂下盘为中浅层油气主要富集区,古构造与有效储层的祸合区为深层油气藏的有利前景区;勘探实践证实,柴达木盆地新构造晚期强改造区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盆内广泛的新构造将成为下步油气勘探的重点方向之一。

柴达木盆地 新构造晚期 油气勘探 成藏模式

马峰 曹正林 石亚军 乐幸福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甘肃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

兰州

中文

35-43

2012-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