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瑞像图中的于阗因素--以231窟、237窟为中心
在对231, 237窟榜题为于闻的瑞像的考察中,可以发现,部分瑞像保持了他们在其原生地印度的特征,如以一手持裂装,一手结印的立佛;一些于阗特有的瑞像保持了本身所具有的于阗因素,如虚空藏菩萨;部分瑞像在进人石窟的过程中被进行了改造,原有特征被消减,具有了敦煌本地居民所熟悉的菩萨特征。在这些改造中,可以看见敦煌居民对于瑞像并没有严格地遵循原有样式,显然对这些于阗瑞像也不是特别熟悉。他们对于于阗瑞像的经典与图像的了解可能是来自于吐蕃,正是由于吐蕃统治敦煌后期社会平稳,汉、藏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在大量汉文佛经被翻译成藏文的同时,部分藏文文献也被翻译成汉文,其中可能就有如同((释迎牟尼如来法像灭尽之记》这样的关于于阗瑞像的文献被敦煌当地汉族居民们认识、接受。
敦煌石窟 瑞像图 于阗因素 造像样式
陈粟裕
中央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42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