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诞生”:从80后文学到网络的艺术消费
在真正意义上将“偶像”概念引入文学的,应始于80后文学,标志性事件就是2004年3月《南方都市报》对80后“偶像派”作家与“实力派”作家的概念分流,80后文学从其诞生之始,即与“偶像”形影相随。与网络相关的“偶像诞生”制造过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自我塑造为主,第二种是以他人塑造为主,而推动偶像诞生的动力有三重,首先,“偶像诞生”的外部动力在于商业驱动。其次,偶像或塑造偶像的人自身的文化诉求是偶像诞生的内在动因。再次,80后青春期的强烈诉求是偶像诞生的第三重动力。庞大的80后受众基础——大批偶像所凝聚的粉丝团以群体狂欢式的形式,完成了从文学到涵盖各种网络文化现象“泛文本”的艺术消费,推动了偶像的诞生,并促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进入“消费社会”的另一种完整形态。它既是“偶像诞生”的一个过程,也是包含丰富暗示的一个意义链条。
文学艺术 网络文化 消费观念 偶像塑造
江冰
广东财经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1-85
201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