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主体:从”面具”到”墨镜”的文化分析之旅
在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中,有很多形式是用于沟通鬼神的,在这些具有原始信仰遗存的面具仪式中,有很多重要的器物(有时也称做法器).面具就是此类民俗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器物,在傩仪这类历史久远的民俗仪式中,面具是巫师转换身份的重要中介.通过”面具”,人们相信存在着一个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属于鬼神的空间,这个空间通过戴着面具的巫师来向人们显现自身的存在.与之相应同时,”面具”也就暗含了一种主体分离的意象,巫师通过面具引出”常人”身份之外的一个想象性主体,这一想象性主体显然具有主体自身不具备的能力.“面具”的古老意象在当代艺术中同样倍受青睐,在当代剧场艺术中,面具更多地呈现出伪装、机械、僵化、诡秘等意象,同样隐喻着主体的分离和分裂,成为现代人双重人格的象征性符号。现实生活中与面具最具相关性的应该是墨镜。作为一种抵御紫外线、保护眼睛的日常配饰,墨镜自然是具有其实用功能,但是与面具一样,作为一种日常配饰,墨镜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佩戴墨镜是一种对他者目光的拒绝,也是对主体目光乃至身份的隐藏和保护。通过对“面具”与“墨镜”的对比分析,可以对当代生活中的主体处境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当代艺术作品与影视作品中,“面具”和“墨镜”作为一种高度象征性的符号,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隐喻表达。
物质主体 文化意象 隐喻表达
闫桢桢
北京舞蹈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2-192
201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