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老化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为了探究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为小麦种子耐贮性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3℃与10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条件,对6个小麦基因型种子进行了老化处理,分别测定其活力水平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人工老化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SOD、POD、CAT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不同.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活力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CAT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人工老化条件下,小偃22的活力下降最快,西农889的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在所测定的生理指标中,电导率、MDA和POD活性可作为敏感指标监测小麦种子的劣变状况.
小麦种子 人工老化条件 活力水平 生理特性
余欣欣 薛小雁 郑雅潞 陈蕴文 张莉莉 牛娜 王军卫 张改生 马守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国内会议
陕西杨凌
中文
70-79
2015-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