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锅庄贸易:”贸易港”分析模式
锅庄是清代民国年间康定一楼一底的四合院式建筑,分布在炉城及近郊。锅庄集住宿、堆栈、贸易中介、信用担保等功能于一身,是康藏商人与汉族商人进行边茶贸易的重要中介机构。藏商出售关外土产,汉商销售茶叶,通常情况下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由锅庄主代为完成交易过程,或至少由锅庄主居间翻译、撮合;发生纠纷通常也是由锅庄主调停裁决,双方大都接受:汉商和藏商都存在赊账或远期交割货物的传统,锅庄主就扮演了双方的债务和信用担保人。贸易港通常是沿海、沿河的城镇,为了保证海外(对外)贸易、特别是运输和交易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贸易港必须置于国家(政府)和管理和保护之下。尽管笼罩在国家权力之下,但贸易港最重要的特征是中立。因此贸易港的主要特征有二:1、政府管理优先于市场竞争(或竞争只在暗中运行),贸易价格是给定的;2、本地居民扮演中介和财计之责。中介者(factor)往往是基于身份动机(status motive)而非利润动机(profit motive)。以贸易港概念来考察康定锅庄贸易时,始终扣住如下特征:1、国家管理和保护下的贸易方式;2贸易地区的中立性:3、贸易各方接触禁忌。这是理解历史上共同体之间贸易特征的一把钥匙。
锅庄贸易 贸易港 边茶贸易 土司政治体系 共同体
郑少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0-157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