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亲职教育推展之先前理解与反思:--华人母亲性别角色传递之经验诠释

本研究旨在诠释现象学方法论的哲学理念与观点,诠释并反思华人家庭中母女性别角色传递之经验及其本质意涵,以增进推展亲职教育前之理解.且本研究之研究对象设定在民国四、五十年代出生,身兼母亲和女儿双重角色的女性,透过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方法,共访谈七位对象,获得了十四份文本数据,以主题分析法进行文本分析,经过「整体-部分-整体」的诠释循环,归结出的经验主题为:(1)母亲育我,默化性别角色;(2)走入婚姻,惊觉性别框架僵化深;(3)性别觉醒后寻求转化空间,我比母亲更自由;(4)去芜存菁,期盼女儿独立自主,活化人我关系.四介主题以「默化」、「僵化」、「转化」和「活化」四「化」作为连贯轴线,带出「传与不传皆因爱」的经验本质意涵,来诠释母女性别角色传递的经验.基于上述之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学校推展母职教育之相关议题及反思,包括(1)形塑性别角色经验历程之反思;(2)诱发或加速性别意识觉醒元素之反思;(3)华人传统家庭中女性宿命之反思;(4)性别角色传递与传递终止现象之反思;(5)新时代下女性自主平等精神之反思.并提出两点建言:(1)落实学校性别平等教育;(2)加强母职教育及父职参与,以达共亲职之目标.以提供家庭教育教师及专业人员对母女间性别角色的传递经验有更多的理解与关注,并在亲职研究与实务面能有所启发.

亲职教育 教养方式 能力培养 性别意识

杨文娟 高淑清

嘉义大学家庭教育与谘商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山东潍坊

中文

170-189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