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术”的分合与升沉
诸多画种的组合构成现代美术的整体格局,而各画种的分合与升沉,则显示出中国现代美术自我调整、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中国现代美术的构成与变迁,突出显示在一些具有界标性的美术展览、美术院校院系设置和一些重要美术出版物上。本文首先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各种画种在60年发展状况和分类状况进行描述,分为1949年全国美术展览,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1989年《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1996年《当代中国美术》,《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等几个阶段。并提出了几点认识:一、20世纪中国美术涵盖的画种之框架结构,起初是由美术院校的科系设置奠定的,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受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影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明确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要支柱,1950年后增加了美术史论系。二、中国当代美术由纯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几大部分组成大美术的格局,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三、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个画种自身也处于发展、变异,乃至转化的过程中。四、有些画种不是以绘画工具、材料、技法区分的。五、在多画种并行发展中,相互借鉴、交融,丰富了各自的绘画语言,有时也会变得画种面貌不清。
中国美术事业 画种格局 历史演变
李松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3-178
2009-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