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儒家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关键
如今社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现代化不相容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中国主流文化的代表儒家为例,公共性的缺乏是其道德理念致命弱点。为了加深对儒家道德缺乏公共性的理解,笔者将儒家道德和与之相反的—公共性很强的古希腊的道德做一番比较。指出,儒家个人服从整体、追求君子境界重义轻利、处世平和中道、讲求慎独、自强不息等美德为中华民族几千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提供了精神上的保障。儒家的消极面只是在进入封建社会晚期,工商业和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即将到来时才开始日益显现。到了现代化社会,家族被打破,公民社会出现,急切需要用公共意识取代家族意识,儒家道德的落后性遂突出出来。
公共性 儒家道德 现代化社会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93-804
2004-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