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理观探微--兼论朱熹理气观与张载虚气观的关系问题
针对学术界一般认为张载重气不重理,以及对张载之理定位不当等偏向,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张载理观进行了探讨。(一)考察了张载理观的三重基本意涵,即:“万物皆有理”,“上达反天理”,“礼者理也”。如果说张载关于“万物皆有理”之“理”具有顺序、根源等基本涵义,在这里自然万物之理与道德性命之理是相贯通的,因而是有一定普遍意义之理;那么,“上达反天理”和“礼者理也”之“理”,则是张载专从道德、社会及个体践行等侧面加以阐发的,属于人生之理、社会之理。(二)从整体定位和局部定位两个角度,探究张裁理观的哲学体系定位问题。其一,在张载哲学“天”、“道”、“性”、“心”四大基本范畴体系的整体构架中,“理”与“道”涵义接近,故二者地位可平列视之。而就张载思想体系中“理”与“天”(“太虚”)的关系来看,“理”的地位是居于“天”之下的次级范畴,拜未上升为整个宇宙结构的本体高度。其二,学术界对于张载理观地位、作用和特性的理解,往往集中从理气关系的角度加以界说,认为张栽之“理”是“经验知识对象”,他“以气说理”,故“理”是“统一于气”的。针对这种误解,本文从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三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总之,张栽之理观,在北宋以来的理学演变过程中与二程之理观平行发展,是一种意蕴丰富而又形态独特的理观类型,具有鲜明的关学特色。作为馀论,本文对有学者提出朱熹理气观主要是对张载虚气观的继承的论点进行了辩驳。
朱熹 理气观 张载 虚气观
林乐昌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78-589
2004-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