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氯酸盐对水稻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在稻田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每周两次定量灌溉含有高氯酸盐的水,研究了三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高氯酸盐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氯酸盐对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没有不利的影响。0.1 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 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50 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 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1 mg·L-1浓度处理组;0.1 mg·L-1浓度处理组的CAT 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而50 mg·L-1浓度处理组的CAT 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0.1 mg·L-1浓度处理组;MDA 含量随着污染物处理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两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高氯酸盐对水稻合成蛋白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水稻叶片是高氯酸盐积累的主要器官,其ClO4-含量明显高于根、茎和谷,而且随着环境中高氯酸盐浓度的增加,水稻吸收并进入各部位的量也增加。水稻的根、茎、叶和谷中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有ClO4-和中间代谢产物ClO3-的存在,但土壤中则未检测出ClO4-和ClO3-,说明加入的ClO4-已很快被植物吸收或微生物降解。本实验中水稻各部位所含的氯酸盐都很少甚至未检出,说明中间代谢产物氯酸盐在水稻中相对容易被分解代谢。水稻品种不同,吸收积累高氯酸盐的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桂农占的籽粒积累高氯酸盐的量比其他品种多。

高氯酸盐 水稻 生长发育 生理生态特性

陈桂葵 杜宁宁 贺鸿志 陈健 黄秀飞 黎华寿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 510642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呼和浩特

中文

61-70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